- 第1集
- 第2集
- 第3集
- 第4集
- 第5集
- 第6集
- 第7集
- 第8集
- 第9集
- 第10集
- 第11集
- 第12集
- 第13集
- 第14集
- 第15集
- 第16集
- 第17集
- 第18集
- 第19集
- 第20集
- 第21集
- 第22集
- 第23集
- 第24集
- 第25集
- 第26集
- 第27集
- 第28集
- 第29集
- 第30集
- 第31集
- 第32集
- 第33集
- 第34集
- 第35集
- 第36集
- 第37集
- 第38集
- 第39集
- 第40集
- 第41集
- 第42集
- 第43集
- 第44集
- 第45集
- 第46集
- 第47集
- 第48集
- 第49集
- 第50集
- 第51集
- 第52集
- 第53集
- 第54集
- 第55集
- 第56集
- 第57集
- 第58集
- 第59集
- 第60集
- 第61集
- 第62集
- 第63集
- 第64集
- 第65集
- 第66集
- 第67集
- 第68集
- 第69集
- 第70集
- 第71集
- 第72集
- 第73集
- 第74集
- 第75集
- 第76集
- 第77集
双手攀上两团少女峰第13集第75集剧情介绍
一声锣响,殿试开始。大多数武将歪歪扭扭的写下自己的名字后就无从下笔,急得抓耳挠腮。有作弊被抓者,有气急晕倒者,符昭寿则在考卷上随意涂鸦,以示不满。十柱香后,赵匡胤一声令下,殿试结束。陶谷和卢多逊当场评卷,包括张琼、符昭寿、郑恩在内的十余名曾与赵匡胤打天下的亲信将领落第。按之前旨意,赵匡胤下令推出殿外斩首。高怀德等人急忙跪地求情。赵匡胤不动声色,问陶谷自己的卷上成绩如何。陶谷和卢多逊大赞皇帝之作超凡脱俗。赵匡胤随即命二人拿出考卷点检字数。果然,文字虽优美,字数却不足。按殿试要求,赵匡胤也属落第,应当问斩。赵匡胤大声质问是否应当一同问斩,众大臣忙跪地磕头,大气都不敢喘。赵匡胤见目的达到,随即在大殿上设宴。众武将躲过一劫,纷纷谢恩。在场的文臣以为赵匡胤改了主意,个个面带忧虑。酒宴上,赵普上前讲述韩非子中目能及百里却不见睫毛的故事,再次提醒皇帝。赵匡胤面露不悦,让沉默不语的众文官罚酒三杯。随后赵匡胤又说起当年与众兄弟浴血奋战时的情景,各武将喜形于色也开始大谈赵匡胤如何神勇。说到情深时,各兄弟起身立誓,愿为赵匡胤死而无憾。赵匡胤软硬兼施,让众兄弟入了自己的圈套。他随即说出自己在皇位上的十大忧虑,
皇宫之中乱作一团,一片火光冲天而起,太子的东宫被烈焰所吞噬,夜空也被染得红彤。荀皇后心系太子,顾不得穿衣便急匆匆得冲向东宫。幸而荀飞盏将太子抱出了火场,太子虽然受了惊吓,却并无大碍。萧平旌也察觉了火情,火急火燎得赶到了宫中,荀飞盏告诉他太子无恙,才让他稍放下心来。荀飞盏却质问他是怎么深更半夜入宫的。原来先帝曾赐给长林王府一块可以不经通报便可随意入宫的金牌。萧平旌正是靠着这块他父王从来不用的金牌才敢入得宫闱。可荀飞盏却责备他不该随意乱用金牌,这种金牌只不过是一种荣耀而已,不可以真的使用,不然不经通报,深夜随便入宫,本身就会让人对其产生各种猜疑。荀飞盏让萧平旌趁没人看见赶紧离开,省得闯下大祸。萧平旌神情郁郁得离开了皇宫。内廷官员在皇后殿中跪了满地,荀皇后爱子甚于自己的性命,发生了这样的事令她怒不可遏,听官员奏报可能是值夜困倦引起的火灾,便厉声下旨要残忍仗杀所有的值夜宫女。她不顾劝阻一意孤行,还命人不可将此事禀告太子。次日一早,萧平旌求见皇帝,为当值夜班的众人求情。皇帝得知此事后,略为惊讶,表示会派人去阻止皇后的愚行。荀飞盏正向皇后建议,将太子移驾泰清宫暂居。皇帝命皇后将当值的人送内廷依律处
禁军大统领荀飞盏带领巡防营的将士四处搜捕,成功将段桐舟包围在了一处四下并不出口的狭小地带里。禁军果然非普通士兵可比,虽不是段桐舟的对手,却也能将他缠住。跟定他飞檐走壁,令段桐舟不能轻易脱身。荀飞盏赶到之后,跃众而起出剑如电,绕是以段桐舟的高强武艺,也被他一剑斩下了前臂护甲。段桐舟不敢再与其缠斗,强运功力打飞数人,将追击的势头阻了一阻之后,施展身法,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荀飞盏看了眼莱阳侯府的后墙,断定段桐舟,必然躲入了其中。段桐舟在莱阳侯府中谨慎得四下查探,无疑间在莱阳侯母亲的房间里发现了巫蛊之物,得知了莱阳侯母亲竟然再用巫蛊之术诅咒皇帝的秘密。荀飞盏带人随后追入,在莱阳侯府搜查了一番,又请求搜查其内院。当莱阳侯的母亲打开自己的衣柜时却发现,段桐舟正躲藏其中,他摇了摇手中巫蛊小人,莱阳侯的母亲受其胁迫,只得称那柜子里都是贴身衣物,并无异样,把荀飞盏搪塞了过去。萧氏兄弟离了皇宫之后,萧平章教育弟弟平旌,在皇宫里不要太过任性妄为,还是要恪守礼仪。萧平旌敷衍的答应下来。两人路过莱阳侯府的时候,发现荀飞盏正带领禁军和巡防营一起守在莱阳侯府的门外,萧平旌意识到是肯定是在搜捕段桐舟,立刻下车,去助荀
萧平章觉得惠王之死的真相虽然在相关利益各方的眼中并不重要,然而却并非人人都会不在意,北燕之内总有对惠王忠心耿耿之人希望探求事实真相,而拓拔宇当是其中之一。于是他便将萧平旌从天牢中带出,一起来找拓拔宇。此时的拓拔宇正跪坐惠王遗体之前为其守灵。他见到萧平旌分外眼红,当即和其缠斗起来。萧平章非但不阻止,还给两人递上长剑,萧平旌立刻施展起当时重华郡主所用的故意切割他手中长剑的招数,两人之间的交锋如同重华与萧平旌之间战斗的重现,拓拔宇手中之剑也同样被萧平旌所断,飞了出去。身为琅琊榜第五的高手,怎会分辨不出来事实真相。拓拔宇确认萧平旌可以证明重华蓄意谋杀,而且还会写在大梁的国书之上,便郑重立誓他瀚海拓拔氏,必不会让惠王平白遇害。朝堂之上,长林王向皇帝和群臣宣布,惠王之死并非意外而是重华郡主蓄意刺杀,让众人都大为惊骇,询问他可有证据。长林王却只称他相信自己儿子的判断。荀白水借此发挥,说道北燕内乱不会过分追究,而大梁朝廷也做了补偿,此事已然可以妥善结局,长林王不该再深究下去,把此事闹得不可收拾。长林王禀告皇帝,北燕的朝堂分作两派,惠王之死本应令其朝堂掀起翻天巨浪,然而若大梁退让,虽短期内可以平缓事态,
宫里,柴荣驾崩。遗诏宗训即位,圣人符茗听政,符国公与宰相魏仁浦辅佐幼主。同时为防兵变,李重进和赵匡胤均离京分别镇守青州和宋州,由韩通总领皇城军务。韩通掌权后利用手中权力,打击异己,尤其是视为眼中钉的赵匡胤。一日会后,韩通留下高怀德,态度甚是亲切。等他人离开后,韩通取出先皇密诏。密诏上书一旦发现赵匡胤有反意,即刻灭族。原来柴荣早已注意赵匡胤,安排高怀德在其身边刺探消息。现在皇帝大行,韩通让高怀德继续留意赵匡胤的动向,有任何异动均要速速禀报。经过多年相处,高怀德已对赵匡胤心服口服。在知道密诏后,高怀德马上到赵府,劝赵匡胤及早遵旨赴任宋州。赵普和沈义伦均知高怀德是好意,为免他人猜疑。赵匡胤即日起程,到宋州任节度使,只留赵匡义在家里服侍母亲。到宋州不久,高怀德也赶到宋州节度署。在京不便明言,现在到了宋州高怀德才说出韩通向符太后进谗言及先皇所留密诏之事。高怀德请赵匡胤以苍生为念,力挽狂澜,起兵自立。赵普同样认为幼主和太后无力执政,庸才当道,只能让黎民受苦。赵匡胤不敢相信柴荣会有密诏,即使如此他也绝不肯辜负先皇。韩通突然收到消息,李重进造反,周边的唐辽汉也在蠢蠢欲动。韩珪力荐赵匡胤为大将,平定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