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集
- 第2集
- 第3集
- 第4集
- 第5集
- 第6集
- 第7集
- 第8集
- 第9集
- 第10集
- 第11集
- 第12集
- 第13集
- 第14集
- 第15集
- 第16集
- 第17集
- 第18集
- 第19集
- 第20集
- 第21集
- 第22集
- 第23集
- 第24集
- 第25集
- 第26集
- 第27集
- 第28集
- 第29集
- 第30集
- 第31集
- 第32集
- 第33集
- 第34集
- 第35集
- 第36集
- 第37集
- 第38集
- 第39集
- 第40集
- 第41集
- 第42集
- 第43集
- 第44集
- 第45集
- 第46集
- 第47集
- 第48集
- 第49集
- 第50集
- 第51集
- 第52集
- 第53集
- 第54集
- 第55集
- 第56集
- 第57集
- 第58集
- 第59集
- 第60集
- 第61集
- 第62集
- 第63集
- 第64集
- 第65集
- 第66集
- 第67集
- 第68集
- 第69集
- 第70集
- 第71集
- 第72集
- 第73集
- 第74集
- 第75集
- 第76集
- 第77集
- 第78集
- 第79集
- 第80集
- 第81集
- 第82集
- 第83集
- 第84集
- 第85集
- 第86集
- 第87集
- 第88集
- 第89集
- 第90集
- 第91集
丰满诱惑第78集剧情介绍
张申和李胜祥坐车去追焦裕禄,每到一地,听到的都是群众对焦裕禄解决他们问题的感谢与敬仰。在寨子村治沙工地,终于追上了焦裕禄。在焦裕禄的带领下,两位书记查看了治沙工地、盐碱地、火车站的灾民外流、泡桐树苗等情况,发现焦裕禄没有做表面文章,而是在切实的想办法除掉兰考的灾害,决定尽力支持焦裕禄的工作,向省委申请二十万元资金来帮助兰考。又是深夜,焦裕禄还在办公室里写题为《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兰考治理计划,心情澎湃。民政科科长刘占廷来找焦裕禄,要求回到老家秦寨大队工作,立志改变家乡面貌。鱼塘工地里,焦裕禄带着几个孩子一起运土推车,大家一起向往着有鱼吃的生活。焦裕禄主持县委常委会议,研究造林的政策保障问题。根据兰考的实际情况,焦裕禄建议制定林木、土地一齐承包,按比例分成的政策。有的常委认为太过冒进,但焦裕禄认为这个政策并未改变社会主义性质,利于调动群众种树的积极性。焦裕禄、程世平带队到胡集大队查看泡桐的种植情况,胡集大队大队长和支部书记正为泡桐该怎么种而争吵。焦裕禄弄明白了他们的意见分歧,提出“先顾吃饭,再顾好看”,又拿起锨挖坑,亲自种下一棵泡桐幼树。焦裕禄又带着秘书李林骑着自行车下乡了
韩母常来古家指手划脚,十足地令古母心烦透顶。岂料这时,秦建国车祸身亡,两家人陷入了悲情,可庄小姨却心乱不己。果不其然,韩母查出了丈夫生前与她私下开厂,肯定有问题,当即扣下了她的投资款,非把问题讲清。庄小姨慌了,恳请姐姐颜母出面帮忙,却被责骂了一通,毕竟她与秦建国之间存有隐情,也就是颜敏是他的亲生女。
刘伯承在红一军团临时指挥部向林彪、聂荣臻了解抢渡乌江的情况。红军巧装黔军冒雨夜袭遵义城。各界百姓倾城而出,欢迎红军。为了开好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刘伯承从军事上做了周密的布置;朱德提出要发扬民主畅所欲言的建议与毛泽东不谋而合。毛泽东与洛甫、王稼祥商讨遵义会议的议题。洛甫、王稼祥同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来见毛泽东。徐手捧《三通》向毛泽东讲述书的来历并请示释放关押在遵义的大儒赵乃康先生。毛泽东在胡班长的陪同下颇有兴致地观赏遵义的街景,碰到一位老年女干人,毛泽东给她两块银元并告诉她:红军就是为穷人为干人打天下的军队。刘英在遵义招募新兵,胡班长等协助刘英办理青年参加红军的手续。
韩母直感叹男人不可信,非把丈夫的背后一查到底,并极力主张儿子赶紧与颜敏离婚。毕竟小查理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古峰关心颜敏,却被韩金贝逮个正着,醋意大发,一再追问他们到底什么关系?并在古家大发脾气,搅得古家不得安宁,婆媳矛盾再度升级。韩母又来古家给女儿撑腰,甚至嘲讽古丽不是个女人。
焦裕禄带着大伙骑着自行车顶着风沙前行,他亲自爬上黄河大堤寻找和记录黄风口。大伙围坐在风沙地上讨论起风沙的罪状,焦裕禄立志除风沙,治盐碱。在盐碱地上,当地农民告诉焦裕禄治盐碱地的办法:深翻压碱,焦裕禄很欣喜。刘秀芝用沙底胶泥封固了丈夫的坟,这件事给了焦裕禄很大启发。焦裕禄召集各公社干部,提出了以沙底淤泥封固、“贴膏药、扎针”(用淤泥封固再栽上树)的战略治理沙丘,在全县掀起治沙热潮。治沙工地上,焦裕禄与群众~起参加劳动,比老百姓干得还要多。泡桐树对兰考有大用处,焦裕禄到林业局查看泡桐苗畦,又遇到3位大学生,张小芳抱怨环境太艰苦,焦裕禄安慰她,表示自己将会做他们的支持者,鼓励他们发挥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