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灯草和尚第13集剧情介绍
陶谷拜见赵普,得知自己是主考官,大喜过望。赵普提醒他,历朝历代均有大臣向主考官举荐自己子孙之事,名为公荐,实为贿赂。警告陶谷切不可贪财取士。陶谷嘴上应承,心里却不以为然。卢多逊得知自己为第二主考官后,以为是赵光义提携,特送礼相谢。二人在谈到第一主考陶谷时,赵光义提醒他,不要与之亲近。陶谷一时得志,意气风发,在家中饮酒。卢多逊来府上拜见,呈上黄金珠宝。原来这都是一些朝臣所送,望他能录取自家子弟。卢多逊不知当如何处置。陶谷心里暗笑,他作为第一主考,早已收到贿赂,而且还更多。陶谷让卢多逊不必惊慌,历朝历代皆是如此,只需坦然受之即可。而在魏家,魏仁浦的儿子魏昊也正在准备科举,魏妻让魏仁浦向陶谷送礼,正直的魏仁浦坚决不肯,气得魏妻老泪直流。赵匡胤收到沈义伦的奏章。他从未听说过公荐之事,听沈义伦解释后方知,原来科举之中还有如此龌龊之事。赵匡胤认为矫枉必须过正,于是让魏仁浦拟诏,四品以上官员子弟不得入士。卢多逊看到诏书后吓得惊慌失措,陶谷却毫不在意,只当是皇帝做的表面文章而已。魏仁浦回到家中,见儿子魏昊还在勤奋看书,便让他不用再做准备。数日后,科举结束,各考官阅卷完毕,卢多逊根据文章优劣拟了份进士录
赵匡胤与月虹有心撮合张琼和京娘。两人分别找张琼和京娘商量。张琼本不愿意,但见赵匡胤坚持,只好遵旨。京娘本对赵匡胤有情嘴上又不敢说,经不住月虹、杜太后的一再劝说,也只好答应。成亲之日,张琼知道京娘曾钟情于二哥赵匡胤,因此也未睡在洞房。京娘见张琼虽是粗人竟也如此体贴,愿意教他认字读书。张琼嘴上答应,却也并未放在心上。赵匡胤调高怀德进京,授予殿前都点检,掌管宫中禁军;而张琼则掌管着京城禁军。别人看来由自家兄弟掌握京城兵权,大可放心,赵普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皇帝的结义兄弟手里都有兵权,又都居于京城,只要有一个想反,有人响应,京城则不保。赵普想向皇帝说明其中的厉害关系,可又怕引火烧身,打算等想出万全之策后再上奏折。沈义伦奉旨督造文庙武庙,同时恢复国子监,完成后上殿奏报。赵匡胤赞之,并带领文武大臣参拜文武庙。在文庙里,赵匡胤以九五之躯跪拜孔子像,为天下做出表率,推崇文治。并让沈义伦的养子鲁梁与国子监学生一齐发奋读书,早日成国之栋梁。在武庙里,赵匡胤却只是查看了供奉的武将塑像,认为孙膑兵法残忍又心术不正,白启坑杀降俘,不配入庙供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就是要表现出自己重文轻武的态度。沈义伦看到赵匡胤
见刘承祐残酷不仁,赵匡胤动员军队向郭威效忠,大家群情激愤,反应热烈。营帐内,众将领力劝郭威称帝。柴荣见郭威沉默不语就使了个眼色,赵匡胤心领神会取出一件黄袍披在郭威身上。众将领和帐外大军跪地山呼万岁。郭威遂率军攻入开封。后汉皇帝刘承祐见无力回天,在宫中自刎。公元951年,郭威登基,国号大周。赵匡胤虽有开国之功,但他并未贪图享受,而是去澶州追随柴荣。柴荣也一直在等着赵匡胤的到来。两人有共同的抱负和血性,柴荣相信赵匡胤必能成为自己的能臣良将,协助自己一统天下。三年后郭威病故,传位于养子柴荣。曾追随柴荣的韩通连升三级,官运亨通,正自在家中听着小曲。其子韩珪说起赵匡胤也连升三级,韩通气就不打一处来。韩通此人心胸狭隘,因当年一件小事而对赵匡胤耿耿于怀。韩珪却是个心怀大周的人。此时恰逢后汉残余与辽国联手来犯大周,韩珪让父亲举荐赵匡胤为先锋。韩通大喜,以为是借刀杀人之计,而韩珪却是想看看赵匡胤是否真有才能。大殿之上,大臣正在和皇帝柴荣商议如何应敌。殿前侍卫赵匡胤上前力谏皇帝御驾亲征,众大臣反对,但久经沙场的柴荣却是意气风发。韩通趁机推荐赵匡胤为先锋,柴荣不知有诈同意赵匡胤随驾出征。韩通自以为得逞,心中
韩珪在父亲韩通墓前许愿,即使同归于尽也要为父报仇。在杜太后出殡的路上,韩珪埋伏在路边行刺赵匡胤不成,反被张琼拿下。赵匡胤念他至孝,放了他一条生路。皇宫里,王继恩并未将听到的事情告诉符蓉。而赵匡胤苦于无人诉说,就将母亲遗诏之事告诉了月虹,月虹同样反对兄终弟及。赵普在研究了历史典故后,认为前朝发生的兄弟即位,往往之后都不会将皇位还给原兄长的子孙。结合到太后殡天前见过符彦卿,殡天时符蓉的怪异举动,赵普向赵匡胤言明,此事的始作俑者很可能是赵光义。为了皇帝的安全,赵普认为赵光义不应当再任殿帅一职。赵匡胤决定让他接替沈义伦任开封府尹。这番对话,均被王继恩听到。符彦卿见几日来并无动静,就打算返回西京洛阳,再不回京城。赵光义也决定提出辞呈,赴外地做个节度使。符蓉则哭哭啼啼的进宫见月虹,称赵光义思母心切,身染重病。种种行为,都是不想让皇帝赵匡胤起疑。几日后,赵光义进宫见驾。赵匡胤封他为开封府尹加同平章事宰相衔。赵光义称怕有负皇恩,只求做个节度使或刺史。被赵匡胤说了几句后,赵光义只好答应,即日接手开封府。一旁的赵普连忙假意恭贺,并说兼任殿帅似乎事务太多。赵匡胤就顺势让张琼接替赵光义的殿帅之职,张永德接替张
韩珪行刺失败后出家做了道人。一日,韩珪下山路过镇州,看到有军士闯入当铺劫掠,周围百姓气愤不已。当铺老板告到知州府衙,沈义伦升堂受理。沈义伦虽为钦点知州,却仍是镇州节度使王彦超的下属,且只负责民事。于是沈义伦亲自到掌管军务的王彦超府衙内,说明来意后,王彦超拒不承认是下属所为,称有匪徒冒充军士。不容沈义伦多说,王彦超就下了送客令。开封大殿上,刘温叟拿出一枝射在登闻鼓上的羽箭,缠有布条,上书镇州之事。赵匡胤一看便知是韩珪的弩箭,待看过布条后,更派刘温叟持尚方宝剑赴镇州严查。刘温叟为避人耳目,装扮成道人到镇州与沈义伦共同调查。调查出结果后,刘温叟让当铺老板去王彦超府衙申冤。王彦超在大堂上称其诬告,正要杖责当铺老板时,刘温叟和沈义伦携尚方宝剑上了大堂。王彦超忙跪迎。问到堂审之事,王彦超还想狡辩,刘温叟已将目击者亲笔口供取了出来。王彦超见无法抵赖,还想为自己部属求情。刘温叟请出宝剑,将多年来为非乡里的军士全部处斩。镇州之事办妥后,百姓齐呼皇上英明。刘温叟回朝奏报,赵匡胤龙颜大悦,并下诏各地节度使引以为戒。赵普顺势上奏收回各地节度使的地方大权,改由吏部直接派人接管地方衙门。赵光义不知这是赵匡胤的意思